電動自行車豈能一禁了之
中日綠色博覽會日前在北京中國國家會議中心舉行。圖為觀眾在博覽會上了解新款電動自行車。 陳曉根攝
電動自行車雖小,卻是考驗政府創(chuàng)新社會管理的一道大考題
6月6日起,深圳主城區(qū)開始禁止電動自行車上路。這個城市的50萬輛電動自行車一夜間“無路可去”。
深圳并不是我國第一個限制電動自行車上路的城市,而對于電動自行車的定位、管理與存廢的爭議,仍在各個城市持續(xù)。
一紙禁令引發(fā)連鎖反應
電單車的定位,不僅涉及道路安全、服務業(yè)發(fā)展,更關乎民生
盡管“政府要封殺電單車”的消息已在深圳坊間流傳,但當消息正式公布時,還是一石激起千層浪。
“電動自行車早該禁了。騎得飛快,又沒什么聲音,嗖一下就從身邊竄過去,太危險了?!奔易∩钲谑袑毎矃^(qū)的劉女士說,現(xiàn)在市場銷售的電動自行車大多沒有限速器,違規(guī)載貨、載人的也不少,經(jīng)常讓行人和騎自行車的人提心吊膽?!熬爝B違章的汽車都管不過來,更何況電單車。干脆禁了,挺好。”
家住南山區(qū)的鄭舸則對“禁令”持反對態(tài)度?!拔因T電單車從來不超速、不超載,沒撞過人,也沒闖過紅燈,憑什么就不能騎了?”鄭舸的電動自行車是老婆花了一個月工資,送給他的生日禮物。每天騎著電單車穿行在深圳大街小巷,看著身邊堵得一塌糊涂的小汽車、擠得像罐頭似的公交車,是鄭舸僅有的優(yōu)越感?!膀T電單車的,收入都不高,這也是可觀的家庭財產(chǎn)啊。政府應該管超速的、違章的電單車,不能傷及無辜啊?!?/p>
在深圳的50萬輛電動自行車中,有一些是像鄭舸這樣自用的交通工具,還有一些則是謀生工具。
“現(xiàn)在是‘炮換鳥槍’,一夜回到5年前?!鄙钲趫A通公司華僑城分部快遞員杜勝,這幾天常因為遲到遭到老客戶埋怨。臉上陪笑的杜勝,心里委屈,花幾千塊錢買的電單車,突然變“黑車”了,他不得不騎自行車送件?!霸葌z小時的活兒,現(xiàn)在需要3個多小時才能完成,效率降低了一半?!?/p>
效率低了,意味著收入也要下降。由于自行車負重低,公司為了保證時效,原先由杜勝單獨承包的小區(qū),現(xiàn)在改由3個人負責?!霸瓉硪蝗霜毾淼奶岢?,現(xiàn)在要3個人分。而且深圳夏天太悶熱,騎幾分鐘自行車就是一身汗。現(xiàn)在是又累又掙不到錢,再撐兩個月,要是一直這樣,我就不干了!”
受“禁令”影響的遠不止快遞員和快遞業(yè)。由于駕駛簡單、成本低、停車不受限制,而且不受城市交通擁堵影響,快餐外賣、飲用水送貨、維修服務、派送報紙等服務業(yè)普遍使用電動自行車作為“最后一公里”的交通運輸工具。
在深圳開燒烤店的李先生,平時采購都依賴電動自行車?!膀T自行車肯定帶不了這么多東西,我們小本經(jīng)營勉強糊口,買不起也用不起小汽車,禁了電單車以后真不知道該怎么辦。”
“禁令”導致的效率降低,還有可能推高整個社會的消費成本。深圳圓通公司負責人謝一民表示,在深圳禁行電動自行車之前,深圳圓通公司及下屬分部90%的快遞員都是使用電動自行車完成收派件任務?!艾F(xiàn)在市區(qū)禁行電動自行車,大家只能改用其它交通工具。為保證時效,企業(yè)就要多雇人,成本肯定是要增加的。這些成本除了自我消化一部分,恐怕也會傳導給消費者一部分?!?/p>
“這么多人依賴電動自行車謀生,又有這么多人間接享受電動自行車帶來的便利,可見電動自行車該不該禁行,不僅僅是個單純的道路安全問題、服務業(yè)發(fā)展問題,也是個非常嚴肅的民生問題。”電動自行車生產(chǎn)企業(yè)綠源集團董事長倪捷表示,“對于這么個嚴肅的問題,深圳市政府一沒有到生產(chǎn)企業(yè)調研電動自行車的安全性,二沒有舉行聽證會,說禁就禁了。我們只能說,很遺憾?!?/p>
“20公里、40公斤”是保護傘
電單車的安全隱患,是車的問題、人的問題,更是管理的問題
盡管電動自行車“禁令”是在深圳生效,但在擁有300萬輛電單車的成都、350萬輛電單車的上海、百萬輛電單車的杭州……電動自行車的命運牽動著不少人敏感的神經(jīng)。
“這些年,好幾個城市先后出臺政策限制電動自行車,就怕哪天北京也跟風?!泵刻祢T電動自行車上班的徐征坦言,看了這么多政策,似乎都沒說清楚電動自行車“何罪之有”。“既然是國家允許生產(chǎn)銷售的商品,怎么能說禁就禁呢?”
對于質疑,深圳市公安局與交委的解釋是,電動自行車上路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。深圳市發(fā)布的數(shù)據(jù)顯示,近3年,電動自行車的交通事故呈逐年大幅上升趨勢,已造成152人死亡、685人受傷。
對于這樣的解釋,倪捷作為電動車的生產(chǎn)者,并不認同。
“電動自行車的道路安全情況處于好轉的趨勢。”倪捷分析,其一,電動自行車保有量的增幅遠高于事故數(shù)量增幅。2009年與2004年相比,全國電動自行車交通事故造成死亡人數(shù)增加了6.244倍,但是這8年電動自行車保有量增加了8倍。其二,電動自行車的萬車死亡率在下降。2004年,我國電動自行車保有量約為1500萬輛,交通事故死亡人數(shù)589人,萬車死亡率為0.39;2009年,事故死亡人數(shù)雖增至3678人,但電動自行車保有率已增至1.2億輛,萬車死亡率反而下降到0.31。
“涉及電動自行車的交通事故,也有可能是機動車的責任。而且死亡人數(shù)絕對數(shù)量的上升,還可能和交通管理水平有關,不應該把全部責任都推到電動自行車身上?!蹦呓菡f。
在電動自行車存廢問題上,究竟孰是孰非呢?
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城市交通研究中心副主任吳洪洋分析,所謂“電動自行車上路存在安全隱患”,既是車的問題、人的問題,也是管理的問題。
吳洪洋介紹,在我國發(fā)展和使用電動自行車,是合乎法律的。根據(jù)我國《道路交通安全法》以及1999年頒布的國家標準《電動自行車通用技術條件》,電動自行車是以蓄電池為輔助能源,能實現(xiàn)人力騎行、電動或電力輔助動力功能的特種自行車,其最高車速不應大于20公里/小時、整車質量不大于40公斤,屬于非機動車。“國家法律與標準為我國電動自行車的發(fā)展提供了重要的依據(jù),也表明政府對發(fā)展電動自行車所持的態(tài)度是肯定的?!?/p>
換言之,“20公里、40公斤”的標準緊箍咒,也是電動自行車的保護傘。一旦脫離保護傘,電動自行車就無安身立命的根基了。
但是,在發(fā)展過程中,為了吸引消費者,商家不斷提高電單車的速度與功率,一些時速超過30公里、電機功率高于300瓦的非法產(chǎn)品反而鳩占鵲巢,成了市場主流。商家過分逐利、使用者不守交通規(guī)則,以及政府對市場與道路監(jiān)管不到位,共同導致大量電動自行車“超標”上路。
“電動自行車一旦超標,就從非機動車變?yōu)闄C動車,對現(xiàn)有交通系統(tǒng)的干擾非常大、本身安全性能也會很差,這些超標車輛大大增加了交通管理的難度,導致許多地方交管部門以此為理由,對電動自行車這種新型出行方式采取了限制和禁止的措施?!眳呛檠笳f。
吳洪洋認為,“管理難到位就全面禁行”的粗放管理模式,有悖于“以人為本、服務為先”的創(chuàng)新社會管理宗旨?!叭魏谓煌üぞ呱下?,無論是小汽車,還是自行車,由于駕駛者違規(guī)行駛,都會造成安全隱患,因此這不應該成為剝奪電單車使用者道路權利的理由?!?/p>
宜“引”不宜“禁”
電單車是綠色出行系統(tǒng)的重要組成,應從技術、制度、規(guī)劃、管理層面規(guī)范其發(fā)展
對于電動自行車存廢的另一個爭議,來源于其輔助能源――蓄電池,其廢棄后存在二次污染的擔憂。
實際上,“全程低污染”正是電動自行車的一大亮點。一方面,在“服役”期間,一輛電動自行車的百公里能耗成本分別是摩托車的1/15,小汽車的1/40,且沒有尾氣排放。另一方面,在“退役”后,電動自行車的鉛蓄電池具有很高的回收價值,是再生鉛工業(yè)的重要來源。
吳洪洋介紹,我國廢舊鉛蓄電池的無害化處理技術也很成熟,目前,電池回收率可達100%,原料回收利用率近98%,所謂鉛蓄電池的“廢棄型二次污染”基本不存在。此外,電單車的電池消耗量僅占我國電池消費總量的很小一部分,遠不及通訊業(yè)、家電業(yè)。“以‘廢棄型二次污染’為理由禁止電單車的做法也難以服眾。因為這不是技術難題,是國家的回收制度不完善、管理不到位造成的?!?/p>
其實,發(fā)展電動自行車,恰恰是我國建設資源節(jié)約型、環(huán)境友好型社會的需要,彌補的是目前城市公交中的“短腿”。
在所有交通工具中,電動自行車的交通資源利用效率更高。在城市高峰時段,小汽車每小時運輸能力為850人,摩托車為720人,不受擁堵限制的電動自行車為1000人。而且電動自行車占用道路面積僅為小汽車的一半,可以大大提高交叉路口的車輛通行效率。
在綠色出行系統(tǒng)中,電動自行車的靈活性與通達性最好。同一時間段、同一距離出行,使用電動自行車比乘坐公交省時50%以上,比自行車省時30%左右?!澳壳?,電動自行車的出行距離主要集中在3至10公里,既滿足了百姓機動化的出行需求,又彌補了目前城市公交不發(fā)達的缺陷,已經(jīng)成為城市公交系統(tǒng)的有益補充?!眳呛檠笳f。
[版權聲明] 滬ICP備17030485號-1
滬公網(wǎng)安備 31010402007129號
技術服務:上海同道信息技術有限公司
技術電話:400-052-9602(9:00-11:30,13:30-17:30)
技術支持郵箱 :12345@homolo.com
上海市律師協(xié)會版權所有 ?2017-2024